近日,國家能源局、工信部、住建部、交通運輸部、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《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(2021-2025年)》提出,支持智能光伏制氫等試點示范項目建設,加快開展制氫系統與光伏耦合技術研究。同時,將支持建設一批光伏儲能、光伏制氫等系統驗證平臺,加強多領域橫縱聯合。
在“雙碳”目標牽引下,越來越多的目光開始聚焦“綠電+綠氫”模式,而該模式也將成為實現碳中和的有力武器。
視聚焦綠氫發展 隆基提出解決方案
“業內也把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制造出的氫氣,稱為綠氫。”隆基氫能副總經理王英歌在接受央視財經頻道《經濟信息聯播》采訪時表示,綠氫能夠實現零碳排放,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清潔二次能源。
截至2020年,全球氫能產量中,有37.5%是煤制氫,18.75%是天然氣制氫,37.5%是工業副產品制氫,6.25%是綠氫。這些大多屬于灰氫,部分屬于藍氫,真正能帶來零碳排放的綠氫比重仍然較低。
當前國內光伏產業發展迅速,為光伏制氫產業提供了有力支撐。截至2020年底,共有11個省、直轄市對氫能產業做出明確的定位與計劃,60多個城市和地區做出了明確的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和指導意見。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,也給光伏制氫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。
王英歌表示,以中國西部地區為例,當光伏發電的成本降到0.2元(每度)以下水平的時候,那么通過光伏電解水制氫具有經濟性。當前,光伏電解水制氫尚在示范階段,過渡到大規模的應用階段,還需要三到五年時間。
《中國能源報》年終盤點關注隆基首臺電解槽下線
作為全球領先的太陽能科技公司,隆基通過不斷科技創新引領行業發展,成功促使光伏上網電價技術成本低于1毛/度電。秉承著“Solar for Solar”發展理念,隆基在2018年便開始關注和布局氫能業務。公司用三年多的時間,在電解水制氫裝備、光伏制氫等領域已經形成技術積累。
2021年10月16日,隨著首臺堿性水電解槽下線,隆基氫能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里程碑,也愈發受到各方關注,這不僅意味著隆基的業務由綠電拓展至綠氫領域,更是標志著中國乃至全球能源轉型的大勢所趨。
綠氫迎來新機遇 科技創新助推產業發展
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、綠色低碳的二次能源,正逐步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載體之一。
2021年11月,隆基股份創始人、總裁李振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時曾表示,在碳中和的要求下,必須要通過光伏或風電,使用電解水制取綠氫,將來在經濟領域才會有更廣泛的利用。
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,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,生產綠氫潛力巨大。從光伏到氫能,隆基的“綠電+綠氫”模式,一方面助推了氫能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,同時也推動了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企業的融合。為了發展綠氫業務,中國石化積極尋求與新能源企業的跨界合作,隆基就是其合作伙伴之一。
新華社關注隆基氫能
“我們將為中國石化提供分布式光伏和光伏地面電站的解決方案,并提供綠氫生產裝備以及制氫相關解決方案。”隆基氫能副總經理王英歌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,“2022年隆基規劃上馬1.5GW電解水制氫設備,5年內將會形成5-10GW電解水制氫設備產能。”
截至目前,隆基氫能生產的大型堿性水電解槽在技術上已進入行業領先行列,關于“綠氫”的布局不斷往前延伸。
據了解,隆基氫能提供的“綠電+綠氫”解決方案能全面覆蓋鋼鐵冶煉、石油煉化、合成氨、合成甲醇等生產、生活領域。多臺電解槽對應一個氣液分離裝置及純化裝置的設計,既幫助客戶實現了大規模的制氫,又解決了設備占地整體投資高的問題,真正做到了大規模綠電制綠氫。
當前,光伏發電已成為全球最具經濟性的清潔能源,“綠電+綠氫”將推動制氫成本LCOH(單位制氫成本)的下降,同時有效克服可再生能源間歇性、儲存性問題。由于氫能下游應用場景的大幅擴充,制氫領域將會快速發展。可以預見的是,氫能將有力支撐全球綠色低碳轉型,助推“雙碳”目標如期實現。
來源:隆基氫能